根管治疗活髓保存治疗
2020-10-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总第期
本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科学研究”表明本音乐可以提高阅读效率降低无聊程度??▼
牙髓病治疗|活髓保存治疗
编辑:唐 欣
牙髓是处在牙釉质(或牙骨质)与牙本质双层包裹的髓腔中。正常情况下,牙髓组织受外界的影响较小,但当各种原因使牙体产生缺损,尤其是缺损较大接近牙髓时,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或理化因素的刺激。其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牙髓产生防御性反应,如牙本质发生硬化,通透性减少;造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形成反应性牙本质或修复性牙本质,增加牙本质层的厚度,或形成钙化屏障,以维护牙髓的生活机能。二是牙髓出现炎症甚至坏死,生活机能停止。
活髓保存治疗是根据牙髓细胞的再生潜能,利用某些药物的特性,造成有利于牙髓修复的环境,诱导或刺激牙髓中的造牙本质细胞分泌牙本质基质,形成反应性或修复性牙本质,从而维护牙髓的生活机能。
活髓保存疗法包括间接盖髓术,直接盖髓术及活髓切断术。
1间接盖髓术?适应症间接盖髓术适用于:①深龋或楔形缺损出现可复性牙髓炎症状者;②深龋虽无可复性牙髓炎症状,但在备洞后根据深度判断窝洞已近髓者;③前牙折断近髓的过渡性治疗。间接盖髓术不受年龄限制,只要符合上述情况即可。间接盖髓术是治疗深龋的一种积极措施,旨在促进反应性牙本质形成,保护牙髓的生活机能。但鉴于目前的检查手段还不能对牙髓的状况进行直接观察以及对洞底与髓腔间剩余牙本质的厚度作准确判断,为了避免失误,应详细了解病史及认真检查,以求获得准确的诊断。此外,在术前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密切配合。?操作步骤及方法1.去龋备洞用球钻将软化牙本质基本去净,并将窝洞按照备洞要求预备好;对于外伤缺损呈平面或斜面者,可预备成能固定暂时充填物的固位装置。2.隔湿冲洗后隔湿并干燥窝洞,调盖髓剂成干糊状,用探针挑少许置入洞底,再用半干状盐水小棉球轻轻压密贴,并铺摊均匀。目前使用的盖髓剂有多种,各种盖髓剂的成分性能及调配方法请参照说明使用。3.暂封窝洞调丁香油黏固剂覆盖于盖髓剂之上,窝洞固位不良者表层亦可用磷酸锌黏固剂充填。对外伤的前牙可用玻璃离子黏固剂直接覆盖在盖髓剂上,以免影响美观。4.永久修复观察1~2周,如无症状,活力试验及温度试验正常,亦无叩痛者可行永久性修复(图1)。图1间接盖髓术A.光固化树脂B.磷酸锌水门汀C.丁氧糊剂D.间接盖髓剂5.操作要点在备洞时要求动作轻柔,使用低速手机钻磨应采用间歇法,最好由助手持水枪或针筒滴水降温,以保护牙髓及减少患者痛苦。对洞底龋蚀组织的清除应慎重,既不能过度钻磨防止穿髓;又不能保留太多。因为,龋蚀组织中存在细菌及其毒素,虽然有的盖髓剂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难以渗入龋蚀的深层,且盖髓术造成窝洞无氧状态,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仍然会对牙髓构成威胁。为减少患者痛苦,对于较敏感者可在术前予以麻醉阵痛。2直接盖髓术直接盖髓术是指将盖髓剂覆盖在以及暴漏的牙髓创面上,以促进修复牙本质形成,使牙髓继续维持生理机能,保证根尖能继续发育。?适应症直接盖髓术仅适用于年轻恒牙在治疗深龋时的意外穿髓,穿髓孔小于1mm,大于1mm者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对根尖孔已形成的患牙,外伤暴露时间已久的患牙,也不适于直接盖髓术。?操作方法与步骤直接盖髓术是在牙髓已暴露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应特别注意保持窝洞的清洁,防止唾液污染。其方法是:在发现意外穿髓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窝洞,并用吸唾器吸干,隔湿后用消毒干棉球吸去窝洞中的液体,吹干窝洞后调盖髓剂覆盖于穿髓孔及周边,调丁氧糊剂暂封窝洞,充填动作应轻柔,切忌用力下压,否则将使牙髓受压而失败。术后观察6~8周,如无症状,各项检查正常者再去除部分丁氧糊剂,磷酸锌水门汀垫底后再行永久修复(图2)。图2直接盖髓术A.光固化树脂B.磷酸锌水门汀C.丁氧糊剂D.间接盖髓剂穿孔出血后明显者应在止血后再作盖髓术,必要时可用1:肾上腺素盐水棉球轻轻敷于穿髓孔上以止血。穿髓后已被唾液污染者可先用广谱抗生素粉加糖皮质激素盖髓,观察2天,如无症状再行盖髓术。2活髓切断术活髓切断术系将有轻度炎症或外伤已污染的牙髓去除冠髓,保留根髓,以维持牙髓的部分机能。如能成功,待根尖发育完成后再去髓或根管治疗。活髓切断术只是年轻恒牙保髓的一种过渡性权宜之计,不宜用于根尖已发育的成年患牙。?适应症①年轻恒牙治疗深龋意外穿髓或外伤露髓(pulpexposure),髓腔暴露面积大于1mm,或暴露面积小于1mm,但已污染较长时间患者。②年轻恒牙非化脓性牙髓炎,包括部分根尖已形成但根尖孔仍较粗者,可作为姑息治疗的一种手段。③盖髓术失败病例,但症状较轻,时间较短,牙髓无化脓性或坏死病变的征象。?操作方法与步骤1.常规局麻可根据不同牙位选择神经干阻滞或浸润麻醉,一般不采用髓内麻醉,以防损伤牙髓及感染扩散。2.常规备洞同盖髓术一样去除龋蚀组织及制备洞型,但因无穿髓之忌,洞底的龋蚀可尽量的去净。3.揭除髓顶换用已消毒的裂钻或圆柱形车针,从洞底穿髓孔处进入髓腔,并向周围扩散直至髓顶全部揭除,磨牙邻面洞在向健侧扩展时颌面止于中央沟或三角斜脊,以髓顶基本上揭除为度,窝洞健侧轴壁形成小斜线。临床实践证明不影响操作,可以多保留牙体组织,对预防牙折有一定意义。4.去除冠髓用生理盐水冲洗窝洞残屑,吸干后隔湿,用球形钻对着根管口钻磨,使冠髓略低于根管口断离,在用小挖匙将冠髓刮除并清理干净,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若有出血可用0.1%肾上腺素置于根管口数分钟。5.放置盖髓剂用探针挑少许盖髓剂置于根管口,将根髓断面全部覆盖,盖髓剂厚度应不少于1mm,可略超出根管口但不能向根髓方向试压。6.充填窝洞用丁氧糊剂封闭盖髓剂并填充窝洞,观察6~8周,如无症状可去除部分丁氧糊剂,磷酸锌水门汀垫底后换用较坚固的材料充填(图3)。图3活髓切断术A.光固化树脂B.磷酸锌水门汀C.丁氧糊剂D.盖髓剂4活髓保存术后组织学变化牙髓组织具有自身修复的潜能,这种固有的生物学机能是活髓保存疗法的依据。在牙髓组织中存在着造牙本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储备的未分化空间充质细胞。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当牙髓受到理化因素刺激时,造牙本质细胞可分泌牙本质基质,形成反应性牙本质。而当牙髓收到损伤时,局部牙本质细胞层发生变性坏死,代之以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的新一代造牙本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泌牙本质基质和骨样牙本质,以完成缺损牙本质的修复。不同的活髓保存术,术后的病理改变亦不同:间接盖髓术后其下方牙髓充血,造牙本质细胞分化活跃,反应性牙本质形成后,充血逐渐消退,牙髓恢复正常。直接盖髓术及活髓切断术后,牙髓创面出血并形成血凝块,下方的牙髓组织产生反应性炎症;此后,表面出现坏死层,血块机化,肉芽组织形成;再由纤维细胞形成瘢痕组织,其上方由造牙本质细胞及成骨细胞所取代;约两周左右开始形成牙本质桥封闭露髓孔或根管口。但有的则可能在牙髓中长期存在部分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浸润的轻度慢性炎症状况;有的则转化为退行性变,出现矿物质沉积现象;还有的甚至转化为肉芽组织,并引起内吸收。市川彻底盖髓术牙本质桥形成过程分为4个期:①渗出期(术后5天);②增殖期(术后3~7天);③骨样牙本质形成期(术后5~14天);④牙本质形成期(术后14~28天)。上述组织变化过程可作为活髓保存术后病理观察的参考依据,并对此期间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合理的解析和处理。5活髓保存治疗转归及疗效观察活髓保存的各种治疗方法都是为了维持牙髓的生活机能,尤其是年轻恒牙能继续生长发育,最终使根尖及根尖孔组织结构能完全形成,这是治疗的最终目的。但在不同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的各阶段,牙髓组织可有不同的反应。间接盖髓术后应无自觉症状,2个月后复诊温度试验及活力试验正常,叩诊(-),即为成功病例,可行永久性修复。在此期间若出现自发痛及夜间痛,活力试验(-)伴叩痛或叩诊不适,X线片示牙周膜增宽,应视为失败病例,可酌情改为其他方法治疗。直接盖髓术及活髓切断术数天内可能出现轻度炎症反应的表现,如有轻度疼痛及咬合痛,亦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处理。若症状逐渐加重;或接在1周后仍出现自发性疼痛及夜间痛,则可能为牙髓炎或原有炎症加重,应视为失败病例。直接盖髓术及活髓切断术头半年内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直至根尖发育完成。复查内容除常规检查外,应摄X线片观察牙本质桥形成情况及根尖周情况,包括根尖是否继续发育,有无根内吸收;有无根尖周稀疏影等情况。术后三个月,患牙无自觉症状,检查:叩诊(-),牙髓活力试验正常,X线检查创面有较规则的牙本质桥形成,根尖周无阴影者,应视为成功病例。若临床无症状,出现不规则牙本质桥形成,根尖周无阴影,应视为有效病例,可继续观察。凡出现不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即叩痛;活力试验(-);X线检查无牙本质桥形成;根尖发育停止或内吸收;根尖周有稀疏影。上述任何一项存在即可视为失败,应改为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