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治疗疱症性咽颊炎

2017-6-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儿童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本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并不复杂,由于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治疗以口服中药、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可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西药抗病毒;疱疹性咽颊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喉痹,多为外感湿热,上攻咽峡所致,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可辨证选用新加香薷饮、甘露消毒丹、银翘马勃散、退热合剂、双黄连、大青叶、板蓝根等;合并心肌损害者,应适当卧床休息,使用护心药。还可以利用加压或超声雾化吸入抗病毒类药物、含化参龙丸、含漱利咽合剂、撒入锡类散、喷入金喉健等进行咽峡局部治疗;发热时可用羚羊角粉清火退热防惊风,也可用物理疗法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以用托恩、美林等退热药;体温超过39.5℃、有呕吐、惊厥、影响饮食睡眠时可以配合输液支持疗法及对症中枢性降温措施;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时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可配合使用抗细菌类药物,否则不宜使用抗细菌类药物。

生了病的孩子要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目前对这种病尚未研制出疫苗。因肠道病毒有多种,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此病。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要睡足觉,喝足水,少吃饭,多吃菜,不吃冰糕、不喝饮料。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可取适量绿豆、苦瓜、薏米、大米等煮粥或汤,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饮用。

  疱疹性咽夹炎多是突发高烧,宝宝烦躁、哭闹、拒食、小婴儿常伴流口水。会说话的宝宝诉说嘴痛,张嘴时可见口腔后部出现灰白色小疱疹,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体温一般在3—4天后逐渐下降。

家庭护理要点

1.目前还没有发现杀灭和抑制病毒的特效药物,所以说疱疹性咽炎没有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继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可以用青霉素治疗。

2.中医治疗,为清热解毒,通常使用复方大青叶合剂、小儿牛黄散等中药。用双料喉风散直接喷雾效果也不错,粉未状的散剂可直接作用于病变的表面,可达到直接消炎止痛的目的。药物还可覆盖溃疡面,减少刺激。不过喷雾时要求病儿合作,张口发出‘啊,的声音,充分暴露咽部,切忌呛着病儿。

3.保证病儿营养摄入量,勤喂水,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

4.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要漱口。

 提高宝宝机体抵抗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时应注意:加强护理,多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出生后一个月即可开始常规补充鱼肝油,如有缺钙、贫血应及时治疗;及时添加辅食,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应供给足量的维生素C(番茄、澄子内含量丰富)等;在流行上呼吸道感染时不要带小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家中多通风,及时清除家中的灰尘,可给宝宝适量吃些牛初乳,含有活性免疫蛋白,帮助宝宝提高肌体的免疫力。









































北京中科医院坑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mlpd.com/ysyzz/5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