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有大世界,管孔之中有大学问牙体牙
2020-9-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中国口腔界的盛会——10月上海口腔展DenTechChina将于10月21-24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本次研讨会延续了往届课程“临床实用性强”的特色,并突出“国际性”,邀请了国际最前沿的牙科专家,同时您还可以收获10学分。
方寸之间有大世界,管孔之中有大学问,得根管者得牙科之天下。这是老一辈牙医经常教育年轻牙医常说的一句话。年中国国际口腔研讨会的”牙体牙髓专场“邀请到了国内顶尖的专家,与大家分享最为实用的临床技术,欢迎参加。
时间:10月22日
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地下一层2号会议室
专家及内容摘要:
牙髓再生治疗临床新进展
凌均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凌均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年获得口腔医学博士学位。年赴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牙学院、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牙学院研修。~年任中山大学光华医院院长。现任名誉院长、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ICD)、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口腔医学会会长、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本科高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牙体牙髓病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多次获得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所负责的牙体牙髓病学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牙体牙髓病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与防治、牙体牙髓病的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厅级科研项目20项,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和科技成果奖10余项,包括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余篇,SCI收录80余篇。主编《显微牙髓治疗学》、《牙髓病学》及《根尖周病治疗学》等著作,参编专著及卫生部规划教材20余部。培养博士后9名、博士研究生49名和硕士研究生68名。
摘要
牙髓再生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或恢复牙髓活力,治疗牙髓感染或坏死的新方法。美国牙体牙髓病协会将再生牙髓病学定义为“通过生物学手段替换受损的牙组织结构,包括牙本质和牙根以及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一门学科”。牙髓再生的治疗方法包括成体干细胞疗法、牙髓植入、支架植入、可注射式支架植入、三维细胞打印、基因疗法和牙髓血运重建等多种方式。牙髓血运重建是目前唯一正式运用于人体的方法。牙髓血运重建术通过完善有效的根管消毒,保护牙髓干细胞、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和牙周韧带干细胞,利用根管内血凝块提供良好的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微环境,达到促进牙根继续发育的目的。
作为最简单易行的再生性牙髓治疗方法,牙髓血运重建术首先被应用于临床,是牙髓坏死后新的治疗选择。牙髓血运重建术主要适用于年轻恒牙根尖周炎患者,关于非适应症则尚无明确界限,根尖囊肿、牙根内外吸收、年轻恒牙脱位再植者等病例的治疗效果较差。血运重建术操作步骤包括根管消毒、牙髓再血管化、MTA充填、永久充填以及随访观察。在临床操作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机械预备、避免造成根管壁薄弱,不去除牙髓、尽可能保存活髓组织,采用大量的次氯酸钠进行根管冲洗、联合使用3种抗生素糊剂彻底控制根管感染,刺破根尖部组织至出血、形成根管内血凝块,提供组织再生的支架,使用不含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性药物的局麻药以顺利形成血凝块,术后严密封闭冠部。通过影像学和牙髓活力测试可判断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成功与否,造成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包括牙根吸收和炎症未能控制,应选择合适的适应症,重新进行封药消炎和改行根尖诱导成形术进行再处理。
牙体缺损直接修复的粘接难点和临床对策
岳林,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岳林,女。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科技研究部部长,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多种核心期刊编委和审稿人。主编北京大学长学制教材《牙体牙髓病学》(第2版),主编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唯一指定《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应试指南(口腔类别)》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应试指南(口腔类别)》等著作,主译《牙髓外科实用教程》,参编全国统编教材《牙体牙髓病学》(第1~4版)和研究生统编教材《龋病和牙体修复学》。
摘要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的临床操作首先需遵循生物学原则----去除病源,最小侵入,最大保存,生物相容,维护和促进健康;同时要依从生理学原则----恢复生理形态、咬合关系和邻接关系,重建咀嚼功能;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考虑美学原则----色、形和协调性。临床上对牙体缺损进行复合树脂直接修复的主要固位方式是粘接,粘接的关键是界面的处理和把控。临床操作中,粘接环节存在一些难点和困惑,通过对下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提供解决策略和思路:1.牙体硬组织的特征与粘接系统的应用2.活髓牙的粘接----深洞底的处理3.根管治疗后患牙髓腔的粘接4.复合树脂层间结合,不同品牌及异种树脂间的粘接,老化对树脂间粘接强度的影响5.与异种材料修复体的粘接
龋病的临床综合管理
高学军,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高学军(BDS,MS,PhD)牙体牙髓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牙体牙髓科主任医师,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和第四届(-)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著作:《口腔内科学临床手册》(,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临床龋病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摘要
针对现实临床工作越来越重视“术”,分科越来越细,看病越来越复杂,而疾病控制特别是对口腔常见病龋病牙周病的控制明显不足的现状,作者提出:以疾病控制为考核点,加强龋病的临床管理,将预防与疾病风险评估的理念、疾病预防措施和个性化整体治疗设计融为一体,纳入到口腔医疗临床的各项工作中,达到提高疗效、提高效率的目标。需要充分认识龋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多因素性,充分认识龋病的治疗不是简单的“补洞,充分认识多项口腔治疗过程可能增加患龋的风险性,为此,必须建立全面系统的龋病管理体系,内容包括:1.多角度多媒体的医疗机构围绕健康促进,普及龋病防控知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椅旁教育。2.对所有口腔治疗进行术前龋病风险评估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3.常规使用局部用氟控制龋齿。4.将龋病防控措施纳入所用口腔治疗计划于措施中,制定符合每个个体的具体方案。5.实施合格的牙体修复。
DentalErosion:Etiology,DiagnosisandPreventiveManagement
YanfangRenUniversityofRochesterSchoolofMedicineandDentistry
任延方教授于原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获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及乌墨奥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科学博士学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现任罗切斯特大学伊斯特曼口腔健康研究院教授,口腔全科学系副主任,口腔急症中心主任,口腔全科/小儿牙科联合住院医培训项目主任,并分别是该院领导力委员会,临床管理委员会,质量控制委员会及课程设置委员会的核心成员。
Abstract
Dentalerosionisthelossofdentalhardtissueassociatedwithextrinsicand/orintrinsicacidicsubstancesthatarenotproducedbybacteria.Dentalerosion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