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牙隐裂的诊治少点纠结
2020-11-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7181.html
临床工作中,随着操作器械和辅助设备的不断完善,医生们不怕遇到难补的龋洞,不怕遇到弯曲的根管,就怕遇到一个牙隐裂的病人。
「纠结」可能会伴随整个治疗过程,因为常常很难评估病情程度及确定治疗方案是否恰当;如果再遇到个追求完美或者选择困难的患者,一直纠结于医生是否靠谱,方案决策真是难于上青天了!
今天我们为大家梳理了牙隐裂中的一些诊治要点,希望你在牙隐裂诊治过程中可以和「纠结」说拜拜!
牙隐裂高危人群有哪些?[1-4]
常见于30-50岁中年人;
牙尖斜度大(磨耗不均);
咬硬物等不良咀嚼习惯;
有口腔饰物的患者(舌、唇、颊环等);
创伤??、因龋而大面积充填的牙齿、未治疗的深龋、牙髓治疗后。
判断牙隐裂的常用临床方法
临床上有很多方法来检查牙隐裂,其诊断属于排他性诊断[1],可以配合以下辅助手段进行(按照使用频率列出)[1,2,5]:
1
咬合法
单独对可疑牙尖施加咬合力,随咬合力量增大疼痛加剧,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咬诊阳性+叩诊阴性,提示为可疑隐裂牙[1-2];
2
牙周探查
牙齿隐裂纹会导致细窄牙周袋,此种情况往往预后较差[3-4];
显微技术法:显微镜在放大16倍可有效看到隐裂纹,建议与染色法、透照法联合使用[1-4];
3
透照法
当透照灯垂直于牙体长轴照射时,光线经过裂纹时会改变方向,折裂部分较周围正常牙体暗。透照法是确诊牙隐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
4
染色法
有实验证实,亚甲蓝染色配合透照法对于隐裂纹的诊断率较高[1];
5.临床上通过影像学(X线片或CBCT)的方法来判断隐裂较为困难,但可以通过影像评估牙髓和牙周状态,从而排除其他类型的疾病[4];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患牙需要做根尖手术或牙周手术,会通过翻瓣来探查根面是否有隐裂,但由于创伤较大,临床中不常规使用。
不同程度牙隐裂的治疗要点
治疗前,诊断及病因分析是决策的关键。应选择可以解决病因的最优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收集各种可以说明牙齿状态的证据(牙周探诊、影像、口内照片等),为预后作指导。
治疗结束后,要求对患牙进行咬合调整(消除过大牙合力、创伤牙合等)[2],同时还应对对侧同名牙进行评估等预防工作[1];治疗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全口综合设计评估,治疗全口其他患牙,修复缺失牙,均衡全口咬合力负担,去除造成隐裂原因[1]。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牙隐裂一直都是巨大的挑战。治疗前除了口腔常规的术前交代外,还向牙隐裂的患者着重告知以下三点[1]:
1.强调牙隐裂发生的原因。充分纠正患者不良口腔习惯,避免过硬食物、偏侧咀嚼等;
2.强调预后不肯定性[1],费用及治疗时间[3]:类比陶瓷碗的裂纹,裂纹位置、深浅、大小、使用方式和外在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结果,治疗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3.提前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牙髓炎、牙裂、拔除等风险。
早发现、早治疗牙隐裂,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恢复患牙功能。
我们的分享有给你带来一点帮助吗?希望大家牙隐裂诊治时少些纠结,多些信心。
参考文献
[1]陈宇(综述),林正梅(审校).牙隐裂的临床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3):-.
[2]徐海,王贻宁.隐裂牙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0):60-62.
[3]Deog-GyuSeo,Young-AhYi,Su-JungShin,等.AnalysisofFactorsAssociatedwithCrackedTeeth[J].JEndod,38(3):0-.
[4]HasanS,SinghK,SalatiN.Crackedtoothsyndrome:Overviewofliterature.[J].,5(3):-.
[5]FerracaneJ,LubisichEB,HiltonTJ.Crackedteeth:areviewoftheliterature[J].BritishDentalJournal,,22(3):-.
[6]Banerji,S,Mehta,S.B,Millar,B.J.Crackedtoothsyndrome.Part2:restorativeoptionsforthemanagementofcrackedtoothsyndrome[J].BritishDentalJournal,(11):-.
*本文为史克牙e汇委托丁香园约稿内容,作者苏畅,转载请注明出处。仅供行业专业人士参考及交流,不代表本账号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文中涉及到的药理或实验操作过程做过验证,不视为医疗意见或建议。本账号不对上述摘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文末小调研
往期精选
宝宝出牙迟,真的只是因为缺钙吗?
牙龈退缩五大病因,治疗进展一次掌握
牙医的说话之道,3大要点需牢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