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比吃糖更伤牙的7大坏习惯
2021-6-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宝宝有了蛀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带来疼痛,食欲下降、心理烦躁等。所以说宝宝牙齿的保护真的很重要,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
生活中容易忽略的7个坏习惯
1喝止咳糖浆不漱口
止咳糖浆是有较大含糖量的,会引起龋齿,在平时生活中容易被妈妈们忽略。特别是一些妈妈喜欢在睡觉前给宝宝吃药,就更容易让宝宝口腔内长时间积累这些糖类,引起蛀牙。
因此,服用止咳糖浆、咽喉含片等药物后一定要给宝宝漱口刷牙!
2热食冷食交替食用
牙齿对温度特别敏感,宝宝的牙齿在冷热刺激下会很容易引起酸痛的症状,这种酸痛慢慢就会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建议妈妈们不要给宝宝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更不要交替食用。
放进嘴巴的食物做到“过唇而不烫”,避免给宝宝口腔造成伤害。
3睡前喝牛奶、果汁
牛奶、果汁的含糖量更高,这些糖分在宝宝口腔残留最容易引起龋齿。
另外,牛奶在口腔滞留容易生成细菌,如果不清洁牛奶残渍直接睡觉,很容易因长期累积糖分而生成蛀牙。
4用牙齿开东西
宝宝很喜欢用牙齿咬饮料瓶盖等一些东西,虽然宝宝有力的牙齿成功地将瓶盖咬开,但牙齿可能已经出现了隐裂,这个问题往往开始没有察觉,但随着裂纹的逐渐加深,才会出现咀嚼疼痛和不适。
所以避免宝宝咬一些很硬的东西。
5磨牙
宝宝会经常磨牙,容易使牙齿过早磨损,露出牙本质,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便会引发疼痛。
宝宝牙齿磨损严重,牙高度下降,面部肌肉过度疲劳,更会发生颞颌关节紊乱,在说话、唱歌或吃饭时,宝宝的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发生酸痛,甚至张口受限。
6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过量摄入肥腻辛辣、油炸等食物会导致脾胃受损,消化不良,出现口腔溃疡,嘴角溃烂等。加上休息不好。进食量及次数的增多,会引发炎症的急性发作,引发牙齿疼痛。
所以要控制好宝宝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适量饮食。
7爱吃零食
吃零食时口腔分泌的唾液较少,食物更容易残留牙齿上。尤其是淀粉类食物。所以妈妈给孩子吃零食应有固定的数量和时间。
一般不要在饭前和睡前吃,特别是晚上睡前更不能让孩子吃零食。如果宝宝睡前吃了零食,在吃完一定要刷牙或漱口,保持口内清洁避免引发龋齿。
(参考文献:口腔医学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