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简答题

2020-10-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如今最好的手术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916/4697480.html
牙周病学简答题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促进或有利于牙菌斑的堆积;或造成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使之容易受细菌的感染或对已存在的牙周病起加重或加速破坏的作用。

一、牙石:为菌斑的进一步积聚和矿化提供理想的表面,使菌斑与组织表面紧密接触;牙石的多孔结构也容易吸收大量的细菌毒素。

二、解剖因素

1.牙解剖因素:根分叉;根面凹陷;颈部釉突和釉珠;腭侧沟;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例失调。

2.骨开裂或骨开窗

3.膜龈异常

三、牙齿位置异常、拥挤和错合畸形

四、其他诱病因素

1.充填体悬突

2.修复体的设计

3.修复体材料

4.正畸治疗

五、??创伤

六、食物嵌塞

七、不良习惯

八、牙面着色

牙周组织和牙髓组织之间的交通途径:

1.根尖孔;

2.根管侧支;

3.牙本质小管;

4.其他。

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1.实验性龈炎观察:菌斑的堆积可直接引起牙龈炎症,长期的菌斑堆积可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2.流行病学调查:牙周病的分布、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与该人群的口腔卫生情况、菌斑积聚多少呈正相关。

3.机械除菌或抗菌治疗效果:

洁治、刮治、根面平整一袋内细菌数明显减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消退,出血、溢脓停止,对阻止牙周破坏有效。

抗菌疗法一治疗牙龈的炎症和牙周炎有一定疗效。

4.动物实验研究:无细菌一不会引起龈炎;用加有细菌的食物饲养一可造成实验动物的牙周炎症。

5.宿主免疫反应:牙周病患者的血清或龈沟液内可检测到对牙周可疑致病菌的高滴度特异抗体,这种抗体反应在牙周治疗后下降。

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一、牙周微生物在牙周病发病中的直接作用:

1.牙周定植、存活和繁殖:选择性地粘附、定植于适当的宿主部位(牙齿、牙周组织和已附着的菌斑团块表面:共聚作用),并在营养环境中生长繁殖一引起宿主组织破坏。

2.入侵宿主组织:抗原成分和毒性产物引发白细胞的趋化、吞噬以及炎症过程,造成表面组织的损伤,细菌及其产物通过上皮细胞或细胞间隙入侵表层下组织。

3.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功能:有毒力的细菌对杀菌因子有抵抗力,有的细菌还能抑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白细胞对细菌的作用包括趋化、粘附、吞噬、细胞内杀死消化)

4.损害宿主牙周组织:菌体表面物质(内毒素);有关的致病酶:毒素;代谢产物。

二、引发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病发病中的间接作用:机体在阻止微生物入侵或扩散时发生的免疫反应,也会损害局部牙周组织。

一、遗传因素

二、性激素

三、吸烟:

1.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影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炎症过程,削弱口腔中性多形核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

2.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的防御功能;

3.降低局部氧张力有利于某些致病菌的生长;吸烟者口腔卫生一般较差,牙面菌斑沉积多;

4.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不易附着于根面影响创口愈合,抑制成骨细胞导致骨质疏松和骨吸收。

四、有关的系统病:

1.糖尿病

2.吞噬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功能的异常

3.艾滋病

4.骨质疏松症

5.精神压力.

慢性牙周炎治疗原则:

一、清除局部致病因素

1.控制菌斑

2.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

3.牙周袋及根面的局部药物治疗

二、牙周手术

三、建立平衡的??关系

四、全身治疗

五、拔除患牙

六、维护期的牙周支持疗法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例

一、牙龈的炎症和出血

1.临床病理:

1)正常龈

2)初期龈炎病损

3)早期龈炎病损

4)确立期龈炎病损

5)晚期病损(牙周炎)

2.临床表现:

1)牙龈出血/牙龈颜色

3)牙齦外形/牙龈质地

5)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

二、牙周袋的形成

1.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2.牙周袋的病理

3.牙周袋的类型

三、牙槽骨吸收

1.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2.牙槽骨吸收的病理

3.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4.牙槽骨吸收的临床表现

四、牙松动和移位

1.牙松动

2.牙的病理性移位

五、牙周病的活动性

牙周支持治疗的必要性

1.牙菌斑是不断地形成的

2.在积极治疗阶段可能遗留少量的龈下菌斑

3.有些深牙周袋或根分叉区在经过治疗后,深处仍存在慢性炎症,附着丧失继续发展

4.有些治疗的缺陷或遗漏部分在维护期内会逐渐暴露出来

5.无法预先识别发展成为牙周炎的牙龈炎

牙周支持治疗的内容

1.对病情的评估: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牙龈退缩程度、炎症情况

2.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和菌斑控制

3.实行必要的治疗:预防性洁治、治疗牙本质敏感、调整咬合、辅助使用全身或局部抗生素、复发患者进一步治疗

4.复查间隔期及治疗时间的确定

5.牙周病患者的依从性及长期疗效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类型:

一、牙髓根尖周病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大多数死髓牙均为感染性的,其中的细菌毒素及代谢产物可通过根尖孔或根管侧支引起根尖周围组织的病变或根分叉病变,这些病变可以急性发作形成牙槽脓肿。

1.牙槽脓肿若得不到及时的根管引流,脓液可沿阻力较小的途径排出:

1)多数情况下脓液穿破根尖附近的骨膜到黏膜下,破溃排脓,形成相应处黏膜的瘘管或窦道。

2)脓液向牙周引流的途径有二:

沿牙周膜间隙向龈沟排脓一单个的、窄而深达根尖的牙周袋;

由根尖周组织穿透附近的皮质骨到达骨膜下,掀起软组织向龈沟排出一较宽而深的牙周袋但不能探到根尖。

3)牙槽脓肿反复发作且多次从牙周排脓而未得治疗,炎症长期存在的情况下一逆行性牙周炎。

2.牙髓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造成的牙周病变也不少见。

3.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有的可发生牙根纵裂。

二、牙周病变对牙髓的影响:

1.逆行性牙髓炎;

2.长期存在的牙周病变,袋内的毒素可通过牙本质小管或根管侧支对牙髓造成慢性、小量的刺激,轻者引起修复性牙本质形成,重者或持久后可引起牙髓的慢性炎症、变性、钙化甚至坏死。

3.牙周组织对牙髓也可产生一定影响。

三、牙周病变与牙髓病变并存:“真正的联合病变”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

一、牙周炎治疗的总体目标

1.控制菌斑和消除炎症

2.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牙龈和骨组织;牙齿及邻接关系。

3.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修复缺牙;调整咬合关系;纠正不良咬合习惯。

4.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复发。

二、治疗程序

1.第一阶段基础治疗: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龈炎症。治疗结束后4~6周复诊再评估。

2.第二阶段牙周手术治疗:基础治疗后1~3个月对牙周情况进行全面再评估。

3.第三阶段修复治疗阶段:牙周手术后2~3个月开始进行。

4.第四阶段牙周支持治疗/维护期:牙周疗效得以长期保持的先决条件一定期复查;复查内容;复治。

一、牙周基础治疗:消除致病因素,使炎症减轻到最低程度。

菌斑控制:贯穿在牙周治疗过程的始终

二、洁治术:消除菌斑和牙石的刺激,可使牙龈炎症完全消退或明显减轻

三、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促进或有利于牙菌斑的堆积;或造成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使之容易受细菌的感染:或对已存在的牙周病起加重或加速破坏的作用。

一、牙石:为菌斑的进一步积聚和矿化提供理想的表面,使菌斑与组织表面紧密接触;牙石的多孔结构也容易吸收大量的细菌毒素。

二、解剖因素

1.牙解剖因素:根分叉;根面凹陷;颈部釉突和釉珠;腭侧沟;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例失调。

2.骨开裂或骨开窗

3.膜龈异常

三、牙齿位置异常、拥挤和错合畸形

四、其他诱病因素

1.充填体悬突

2.修复体的设计

3.修复体材料

4.正畸治疗

五、??创伤

六、食物嵌塞

七、不良习惯

八、牙面着色

整理排版/慧质君心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慧质君心

用心做好内容,谢谢大家支持^0^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mlpd.com/ysyby/10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