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学堂李艳群医生分享由牙髓炎引伸的
2020-9-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这例精品种植源于老师的耐心教导、医生的精心设计和严格规范操作以及团队合作。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例由牙髓炎引伸的种植案例:
客人(魏??),男,53岁;
主诉:右上后牙自发性阵发性疼痛一天
病史:近半年来偶感右上后牙遇冷热疼痛,未求治,昨晚感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放散痛不能定位,遇热疼痛加重,冷水漱口缓解(客人诉15痛),影响咀嚼,求治
既往史:全身情况良好。
过敏史:抗生素过敏史
检查:
15近中邻(牙合)面白色充填物,探无不适,叩(–),松I度,龈退缩至釉牙骨质界下约2.0mm,暗红,质软,BI2,PD4.0mm。热测同对照牙。X光片示:牙槽骨吸收至根上1/3,根周膜间隙增宽,根尖周未见异常;
17牙合面龋坏达牙本质深层,探痛,叩(+),不松,龈退缩至釉牙骨质界下约1.0mm,BI1,PD3.0mm。热测敏感。X光片示:牙合面低密度影与髓腔影像重叠,根尖周未见异常。根尖X线片显示:如下图:
诊断:15慢性牙周炎;17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计划:17根管治疗后充填加全冠修复,15牙周治疗
处理:告知客人处理方案及费用,疗程;客人同意。
历经一个多月,完成15牙周治疗和17根管治疗充填后修复。
技术和服务得到客人认可,遂客人要求种植左上前缺失牙
主诉:左上前牙龋齿拔除十年,要求种植修复
检查:21缺失(活动义齿修复),牙槽骨吸收一型,牙槽粘膜无异常
CBCT示:缺失位牙槽骨长度7.7mm,(冠宽8.5mm),可用骨高度14.8mm,宽度6.3mm,龈厚2.4mm
如下图:
邻牙11近中白色旧充填物,近中唇侧扭转,探无不适,叩(–),松1度,龈退缩致釉牙骨质界下约2.0mm,暗红,质软,BI1,PD4.0mm。热测同对照牙。
X光片示:11牙槽骨吸收至根上1/3,根尖周未见异常
诊断:21缺失;11慢性牙周炎
计划:21种植修复,11牙周刮治
CBCT上设计:第一天模拟设计位点稍偏唇侧,方向和轴向思路不清晰,正常情况下,天然牙上下前牙舌侧交角约度,轴向交角约度。如下图:
查阅老师指导预备的21种植模型,放器械在种植窝洞内,观察位点、方向、轴向、平行度及间距,反复多次后找到了规律。如下图:
第二天再次CBCT上设计,请教老师,老师指导在CBCT上设计牙冠。如下图:
老师指导术中牙槽嵴可做小于1.0mm骨面平整,并指出CBCT切线有错误(下图正常切线)。如下图:
为不辜负客人信任,第三天再继续;用骨宽度减去植体的直径确定位点,以22和21腭侧边缘作参考,在模型上定点,思路在于保证唇侧边缘骨1.6-2.0mm,以避免骨吸收植体暴露影响美观(腭侧粘膜厚,牙槽骨不易吸收)。经仔细观察,模拟植体植入方向与唇侧牙槽骨板平行,近中倾斜2-5度,如下图:
手术过程:
1.术前取模(本病例用修复17时取的模型);
2.拍照:头像,休息位+微笑+大笑:正、左右45度和90度共15张。口颌像共15张。咬颌像共3张,牙合像2张,前牙覆颌覆盖1张。共36张。如图:
3.做临时过度义齿
4.术前洁牙
5.消毒,铺巾,注射麻药1.5ml
6.牙槽嵴顶加沟内切口(保护龈乳头切口视野小,不合适)
7.牙周刮治器修整骨面和邻牙边缘软组织
8.以邻牙腭侧边缘作参照枪钻定位,D2类骨
9.平行杆检查稍偏唇侧,先锋钻11mm预备改向,平行杆再检查无误
10.扩孔钻2.8、3.6逐级预备,终止钻3.6?11mm,皮质骨钻肩台成形,盐水冲洗,
植入登腾3.6?10mm植体,扭力40Ncm,唇侧边缘骨2.0mm,植体唇侧骨下约1mm,腭侧平骨,腭侧边缘骨约0.5mm
愈合基台4.0x2.0mm,缝合二针。盐水冲洗
CBCT显示:位点,方向,轴向,平行度,间距均正常
术后用药:
甲硝唑:0.2g*18#,一次0.4g,一天三次,饭后半小时服
布洛芬:0.1gx3粒,痛时服一粒
漱口水含漱:每日三次。
12.交代种植术后医嘱;
13.完善病历。
上述案例总结经验如下
1.详细收集患者资料(主诉、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婚姻生育史、全身健康状况、过敏史、检查、辅助检查、取模、拍照等),避免误诊误治
2.与客人仔细沟通与交流
3.细心做好基础诊疗、让客人认可
4.手术前充分准备设计,遇到问题请教老师,寻求帮助;构建完整的操作流程;切勿以练手心态对待种植手术。避免给客人增加痛苦
5.无菌观念意识
6.规范操作技术
7.团队合作
以上皆为确保种植手术成功所必须。分享给各位
祝各位还未开始种植手术的朋友尽快走上种植之路,在种植的路上一帆风顺,再显辉煌!
谢谢阅读!
医生:李艳群
年01月18日
注:本病例仅供同行之间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