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与泡疹性咽颊炎
2017-7-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夏天到了,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又开始流行,崔玉涛大夫告诉我们,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病毒分很多种,什么埃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等。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实和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类病毒造成的,但绝对不是一种。疱疹性咽颊炎的病程就是一个从病毒增生复制到自然消退的过程,说抗生素能预防感染完全没有道理,正确的护理更重要。下面就把这两种病的基本情况进行区分介绍。
一、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病因
1.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例如小的孩子没有鼻毛,阻挡不住空气中的粗糙异物。
2.呼吸道黏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寒冷、刺激性气体等)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炎症反应。
3.呼吸道分泌出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4.呼吸道表面有一种带无数纤毛的细胞,这些纤毛好像一把大扫除的刷子一样,不断将吸入并粘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颗粒如粉尘、病菌等向外清扫,排到喉头咳出,但小儿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因此“自洁”功能也就相对地差。
临床表现
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病因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北京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