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不好,身体可能要出问题
2017-10-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主讲人简介
汪建中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口腔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口腔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口腔正畸联盟(WFO)会员、中华口腔正畸专科会员。擅长人工种植牙、复杂疑难口腔修复、牙合畸形的诊治及牙体、牙髓、牙周病的治疗。
中科体检“口腔健康管理教室”公益讲座特约专家。
身体健康从口腔开始
——中科体检“口腔健康管理教室”纪实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牙齿健康确定为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之一。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有20颗,一副是恒牙,为28~32颗。牙齿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整洁、无龋齿、无痛感,牙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
很多因素干扰口腔健康,妨碍其行使正常功能,使人的外貌形象和社会交往受到影响。口腔疾病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为普及口腔保健知识、让大家重视口腔健康、改善口腔保健行为、提高口腔健康水平,中科体检携手著名口腔专家,以专业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来揭开口腔健康的神秘面纱。
口腔的功能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系统的起端,主要由唇、颊、舌、腭、涎腺、牙和颌骨等所组成,具有咀嚼、言语和感觉等功能,并维持着颌面部的正常形态。
1.咀嚼:我们人生的基本需求有“吃、喝、玩、乐”,而“吃”是摄取营养所需要的基本生理需要。如今,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产丰富了,各种食物的享受需要健康的牙齿,以充分发挥出口腔咀嚼功能。
2.感觉:我们常说,主角人生,享受人生。其实我们享受的是“酸甜苦辣”的味道。那么我们靠什么享受味道?靠舌头!舌头上有很多的味蕾,它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味道,所以舌头在我们的口腔当中,在感知酸甜苦辣方面起到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语言:语言功能起到表达、沟通的作用,如果口腔出了问题,那么在语言的表达上就可能出现障碍,产生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除了说话,口腔表达的方式还有唱歌等。
4.美观:五官之一的口腔在比较凸起的位置,美观的功能至关重要。面部口腔美不美,每个时期,每个民族,每个种族的判断和大众的认可标准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黄金分割在美学的定律是大家所公认的。何谓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线是一种古老的数学方法,黄金分割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他在当时十分有限的科学条件下大胆断言: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于另一部分同整个线段的比即0.,那么,这样的比例会给人一种美感。后来,这一神奇的比例关系被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
从人构造比例来说,若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就会显现出美。达芬奇的著名油画《蒙娜丽莎》,如果将化作进行黄金分割的分析,它很完美的表达了黄金分割的美学。
而口腔美的整体判断,从面相的1/3看,从鼻底到颏底的总长度,下半部分到唇部这段距离与上一段到达到0.;从我们牙齿说,上门牙的长、宽也达到黄金分割比例,门牙跟侧牙和尖牙,也达到黄金分割比例的话就会凸显出美的感观(侧牙是1,门牙是1.,尖牙显露部门是0.)。
口腔还具有动态或者力学的美。赵州桥作为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拱横跨60多米,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依旧静卧在河面上,研究表明拱形在承载力、泄力方面是最好的结构;我们的口腔也是弧形结构,无论从横面看或纵向看牙弓,它都不是尖的,或者四方形的,而是一个拱形,所以口腔的这个结构在我们吃东西时会承载力,同时也在泄力,因而口腔亦具有生物力学之美。
5.牙促进头面发育:在婴幼儿、青少年时期,牙齿通过咀嚼把力量传到牙根,牙根再传到骨头,使骨头得到刺激因而发育。功能性的刺激达到促进颌骨的作用,所以牙齿在婴幼儿、青少年时期不仅有吃东西、说话、美观等功能,还有促进头面发育的重要功能。
牙齿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口腔不是局部的一个功能,它跟全身功能是连贯相通的。一旦我们的牙颌畸形,牙齿长得不整齐,或凸或飘或者小下巴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单会造成说话、咀嚼、不美观的问题,还会带来心理障碍。特别是现在,受抑于工作的压力、学习的压力、找对象的压力,求美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调节、解决好相关问题,甚至会造成走极端(自杀)的危险,所以说牙齿健康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当年传遍大江南北的广告“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十分通俗地把牙齿和全身健康的关系传达得很形象,也充分表达了牙齿保健和生理健康的关系。
1.与冠心病的关系: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提供的口腔研究报告表明,牙根尖端感染(根尖牙周炎)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超过半数的心脏病患者同时患有根尖牙周炎。没有进行相应治疗的口腔感染者患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近三倍。
2.与脑卒中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牙周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牙龈有炎症的状态下,口腔细菌随时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些细菌中含有的促凝蛋白,可能会堵塞血管和动脉,进而增加卒中和心脏疾病的风险。
3.与舌癌的关系:舌癌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研究表明:86%的青壮年舌鳞状上皮癌,与患者的牙齿畸形有关。牙齿对舌部的长期接触磨损,可使舌头局部形成慢性病灶;青壮年男性吸烟、饮酒较多,这些复杂的有害因素长时间刺激病灶,可使舌病患处的组织细胞逐渐发生畸变,最后便可能导致癌变的发生。
4.与胃炎、胃癌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人类I类致癌原。有研究显示,在胃癌患者中,60%可检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这些幽门螺旋杆菌很多是藏在牙菌斑里的!牙菌斑中藏有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随唾液或食物咽到胃内的螺杆菌便“兴风作浪”,导致胃病的发生和复发。
5.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关系: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炎症起重要作用,牙龈感染时释放的炎性物质与大脑中的炎症反应有关。一项由中央兰开夏大学(UCLan)医学和牙医学院主导的研究发现,口腔卫生不良或者牙龈疾病可能会使发生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增高。研究人员分别检测了由10位罹患和未患痴呆症的受试者捐赠的大脑标本,并从痴呆患者的脑标本中检测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产物。研究者推测每次细菌进入到脑组织,就会刺激“蓄势待发”的脑细胞产生免疫反应,释放出更多的杀死神经细胞的化学物质。这可能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变化——大脑改变的一个机制,也可能是造成思绪混乱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原因。
6.与糖尿病的关系:牙周的炎症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另一方面,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发病率显著增加。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牙周疾病水平更高的人罹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是牙周疾病水平低或没有牙周疾病的两倍。
7.与肺炎的关系:肺部与口腔距离较近,感染口腔中的一些致病菌可以被吸入肺部,引起肺炎或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一项针对老年受试者的研究表明,有牙周病的受试者罹患肺炎的数量比未患牙周感染受试者高3.9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引用的一些干预性研究也表明,改善口腔健康可以减少呼吸系统感染。
8.与孕妇早产的关系:怀孕时激素水平的波动会导致很多妊娠妇女的牙龈或牙周出现感染。研究证实,牙周疾病或口腔炎症可能会促进机体分泌更多的前列腺素,导致早产。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1~24周之间患牙龈疾病的孕妇,胎儿在37周前生产的可能性增加4~7倍。有证据表明,在牙龈健康状况极其不佳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低出生体重儿。
口腔的常见疾病
遗传、环境、不良习惯、药物等内因和外因都将引起和加重口腔的疾病。遗传问题与口腔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先天缺牙就是有遗传家族史,上一辈有先天缺牙,后一辈就可能出现先天缺失;而唇腭裂等,很大程度上跟遗传、环境、药物叠加相关。
目前,我国口腔疾病发病率高达97.6%,几乎人人都会有此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把龋病与心血管疾病、肿瘤并列为人类三大预防治疗的疾病。口腔疾病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总体来讲有几个常见疾病:
1.龋病:俗称虫牙,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性疾病调查发现:35—40岁之间的人群,有88.1%的人患有龋病;65--74岁之间的人群,有98.4%的人患有龋病。
2.牙周病:俗称火牙,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查发现:我国牙周病成人发病率高达85%。它跟抵抗力密切相关,熬夜、吃辣的东西,都会造成牙周病。有时它比龋病更隐蔽,它是从一个慢慢的不知不觉的症状到最后牙齿脱落,最早可能就是牙龈出血,慢慢发展到骨头也破坏了,然后牙齿不断的松动,然后脱落。
3.牙缺失:最常见的现象是上排侧面的牙齿缺少,缺失的牙齿通常是门齿、前臼齿及第三臼齿。另一种缺牙原因可能是牙齿受到压阻,也就是无法长出到牙龈上面来。这会造成许多问题。最常发生受到压阻无法长出来的牙齿是上犬齿、前臼齿及智齿。牙缺失有先天性和后天因素,先天缺失发病率是3.5-6.5%,成人后天缺失是20—50%。
4.牙颌畸形:牙颌畸形就是牙齿不整齐,这里的牙颌畸形是包括“牙齿”和“颌骨”的畸形,现在很多的牙齿矫正术只矫正了畸形的牙齿,而畸形的颌骨运用传统的矫正是达不到目的的,需要开刀方式把颌骨移动。随着人类的进化,发病率会越来越高,目前在我国牙颌畸形的发病率在25--49%之间。
5.口腔溃疡:又称“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溃疡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口腔溃疡的发病率为10%,是口腔常发生的疾病的之一。
口腔健康误区
1.缺个别牙无所谓?
不!
28颗小小的牙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复合体,无论哪一颗牙齿缺失,都会带来美观和功能上的缺陷。
前牙缺失尤为明显,只要缺失一颗前门牙,就会导致人们出现“漏风”现象。而当过多的前牙缺失时,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发音障碍,说话既费力又不清楚。尤其是唇齿音和舌齿音更不清楚,甚至会出现发音失真等情况。
比起前牙那显而易见的影响,单个后牙缺失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视。它的影响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但若缺失时间过长,就会破坏整个口腔牙弓的完整性。因为牙齿承受的咀嚼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个别牙齿缺失后,咀嚼力集中在余留牙上,由于咀嚼力超过了余留牙的承受限度,致使余留牙齿造成创伤而产生牙周膜水肿,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牙周疾病。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导致其相邻的牙齿向这个缺牙空隙内倾斜、移位。
牙齿缺失还会使人们的咀嚼功能减退或丧失,当个别牙齿缺失或牙列缺失后,咀嚼效率随之降低或丧失,影响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严重者可出现消化系统的疾病。长期单侧咀嚼还会引起面部骨骼不对称。而种植牙是治疗后牙缺失的最好选择。
2.乳牙反正要换,无需治疗?
不!
“反正早晚要换牙,没事的”、“乳牙坏了还会长恒牙”、“坏几个牙齿照样吃东西”等说法常被不明就里的父母挂在嘴边。事实上,孩子的乳牙从6岁左右开始替换,要到12岁左右才换完。
有大人抱怨牙齿不整齐,并不是因为民间传言“换掉的牙齿没放好地方”,而可能跟幼年时的龋齿有关。因为儿童的乳牙龋齿不经处理会引发牙列不齐,影响恒牙的发育。如果乳牙龋齿发展成为乳牙根尖周炎,可能会波及到在牙根端的后继恒牙牙胚,致其牙釉质发育不全。
此外,龋病可导致乳牙牙冠长度缩短或被过早拔除,致使其两侧相邻牙向此间隙移位,使后继恒牙萌出因间隙不足造成位置异常,还影响恒牙萌出的顺序和位置,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影响一生的美观。
3.看牙一定很疼?
不!
很多人患有“看牙恐惧综合征”,这是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舒适化治疗时代的来临,这都不再是问题。
4.洗牙会导致牙松动、洗牙可使牙变白、认真刷牙了就无需洗牙?
不!
总体来说,不管你认不认真刷牙,有没有牙周病,都应该定期去洗牙,在比较发达的国家,每隔半年或者一年都会去洗牙。洗牙就是给口腔做一次“大扫除”!
另外,你在洗牙过程中,牙医会跟你交流一些护牙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生活中我们刷牙会产生硬垢,软毛牙刷是刷不动的,看似你在牙刷,实则效果是很小的,所以定期去洗牙是很有必要的。
洗牙不会导致牙齿松动,医院或机构,如果这样牙齿还是松动了,就说明你的牙齿原本就有问题,因为牙周围的硬垢包裹着牙齿,就像混凝土把砖头固定一样,一旦混凝土被洗掉了,砖头就会松动。
如何进行口腔保健
对于每个人来说,口腔卫生保健很重要,口腔保健的作用是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增进口腔健康状况。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口腔的保健呢?
一、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口腔清洁对牙龈炎和牙周病的预防有显著效果,对龋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疗效。总之,从整个口腔健康来看,重视个人口腔卫生保健,是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刷牙
1.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最主要的方法。通过刷牙,可清出牙齿表面和牙齿间隙的污物和食物残渣,减少口腔内细菌和其他致害物的数量,并防止牙石的沉积。通过刷牙,给予牙齿及牙周组织以适当的按摩刺激,促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牙齿及牙周组织新陈代谢的兴奋,增强上皮细胞的角化程度,提高牙龈表面组织的抗病能力。
2.刷牙的方法:A水平颤动法;B旋转刷牙法;C生理刷牙法(具体请自行上网搜索)
3.刷牙的次数:我们提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刷牙的次数以每天2次为好,即早晨和晚间睡觉前刷牙,每次至少3分钟。
4.牙刷的选择:牙刷宜选用牙刷头小;刷毛高度适当,便于三面洗刷;毛束之间有适当距离;刷毛比较细软毛束呈柱状。最好两个月就换一次牙刷。
5.牙膏的选择:可以选择含氟的牙膏,这样可以防龋。如果牙齿有些其他毛病,可以选择一些药物牙膏。
(二)漱口
饭后可以漱口,一般就需用清水就可以了,但如果牙齿有毛病的人可以选择用盐水漱口,但是盐度不要太高。
二、叩齿,鼓漱,牙龈按摩对口腔保健有益处
叩齿是中医养生按摩的一种功法,也是牙齿保健的一种有效措施。叩齿可以增强牙齿支持组织的气血活动,促进健康,也能刺激唾液的分泌,清洗牙面。
鼓漱也是中医传统的口腔保健法,能使牙面和口腔粘膜表面清洁干净,增强牙齿和口腔的抵抗力。
牙龈按摩可以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使牙齿支持组织的代谢增强,相应地增强了牙齿牙龈的抗病能力。
三、纠正不良口腔习惯,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比如说夜磨牙、紧咬牙、咬粗硬物品、咬指甲、咬唇、允指等不良习惯可加重牙周组织负担,造成牙龈退缩,从而引起或加重牙周病。
偏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时,由于非咀嚼侧牙齿缺少咬合刺激,造成使用性牙周萎缩,同时牙面堆积大量菌斑,牙石,使牙龈发炎从而引起牙周病。
还有就是不良刷牙习惯,牙刷的刷毛太硬,刷毛倒卷,牙膏颗粒太粗,以及刷牙方法不正确等均可造成牙体缺损或牙龈退缩。
最后就是口呼吸,有此习惯的患者多半有上前牙的牙龈肥大,牙龈炎等症。
四、多吃粗糙或纤维性食物和适当控制糖类食品
多吃粗糙食物,可以增加自洁作用和按摩作用,充分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生理刺激,增强牙体和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合理的营养对于保障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及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更应注意营养物质的丰富多样。但也不是营养越多越好,有些营养物质不足或过多,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后果。如糖是一种营养,适当吃是必要的,但不能过食。更不应在饭前或睡前吃。饭前吃糖影响食欲。睡前吃糖,会给细菌发酵产酸创造有利条件而侵入牙齿,诱发龋病。富有粘性或精致的碳水化合物,如糕点,饼干,糖果等均较易滞留附着牙面,又容易发酵,容易引发龋齿,因此应适当控制糖类食物。
五.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
口腔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因此,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预防医学上有重要意义。一般成人每年查一次,儿童和孕妇每隔半年查一次。替牙期儿童磨牙可做预防性窝沟封闭及根据需要涂布防龋药物等。愿大家从现在做起,为健康而改变,为健康而努力,为健康而行动,做好口腔的保健工作,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整理/吴勇)
专家推荐Experts夏华
现任中科体检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教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江西省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精通耳鼻喉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喉癌、发音重建手术、耳显微外科、听力及眩晕症、鼻咽癌的早期诊治等。擅长纤维喉镜、功能性鼻窦及离子治疗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