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名师讲坛学

2021-3-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医院卢志山学习整理

07年月日-4日,由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医院承办的第十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术大会在珠海召开。

这次会议参加人数非常多,据说注册了超过人。本来粤海酒店的这个会议室能够容纳五六百人,但现场人数太多,满满当当,走廊里全是人,许多学员只能站着听演讲。

此外,听见过不少的参会者说:原以为月3日的青年学者基础研究论坛来听演讲的人员不会太多,因为都是基础研究,但没有想到整个会场基本是满的,走廊里也有站着的。

由于最后一天上午是“疑难病例多学科综合治疗研讨”,估计人数会非常多,所以我们决定4日一早7点来钟来占座位,结果是这样的,可见非常受欢迎和火爆。

现就所了解到的内容做一下总结: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凌均棨教授做了《牙体牙髓病学三年菁英路》的报告

凌主委讲到光华团队几年来阅读了千篇文献,概括了目前的最新进展。

一、口腔微生物菌群与龋病

(一)菌斑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上海交通医院梁景平教授团队和首都医科医院侯本祥教授团队均发现“健康人群较龋病人群具有更丰富的口腔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口腔健康人群中细菌多样性要高于龋病患者,龋病的发生并非由单一菌种所致,可能为多种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龋病的发展,龈上菌斑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下降。”

XiaoC,RanS,HuangZ,LiangJ.BacterialDiversityandCommunityStructureofSupragingivalPlaquesinAdultswithDentalHealthorCariesRevealedby6SPyrosequencing.FrontMicrobiol.06Jul;7:45。

吴维悦,侯本祥.龋病患者龈上菌斑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04,49():74-.

(二)利用口腔菌群结构预测龋病风险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凌均棨教授团队提出了基于人体共生菌群的疾病风险评估与预警策略。

TengF,YangF,HuangS,etal.PredictionofEarlyChildhoodCariesviaSpatial-TemporalVariationsofOralMicrobiota.CellHostMicrobe.05Sep9;8(3):96-.

(三)多菌种微生物

医院的程磊教授研究认为:多菌种生物膜逐渐替代单菌种生物膜成为研究细菌致龋行为的主要模型。细菌的相互作用与龋病发展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

EffectofAntibacterialDentalAdhesiveonMultispeciesBiofilmsFormation.JournalofDentalResearch05,Vol.94(4)6-69(四)变异链球菌致龋毒力的研究

、上海交通医院的黄正蔚教授团队研究了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与致龋菌的关系,发现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影响细菌早期生物膜形成和其耐酸性。

HeZ,LiangJ,TangZ,MaR,etal.RoleoftheluxSgeneininitialbiofilmformationbyStreptococcusmutans.JMolMicrobiolBiotechnol.05;5():60-8.

、中山大学凌均棨教授团队发现变异链球菌lamb基因的确实可以改变细菌生物膜的结构并导致胞外多糖的增多,外排泵抑制剂能够降低变异链球菌产酸耐酸能力、变链素产生的能力。

LiuJ,GuoL,LiuJ,etal.IdentificationofanEffluxTransporterLmrBRegulatingStressResponseandExtracellularPolysaccharideSynthesisinStreptococcusmutans.FrontMicrobiol.07Jun8;8:96.

(五)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氨基酸和抗氨基酸代谢类抑菌药物是新型控制致龋菌的方法。中山大学凌均棨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谷氨酸消旋酶抑制剂D-谷氨酰胺可以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毒力因子。

ZhangJ,LiuJ,LingJ,etal.nactivationofglutamateracemase(MurI)eliminatesvirulenceinStreptococcusmutans.MicrobiolRes.06,86-87:-8.I

、医院的程磊教授研究认为精氨酸可以抑制多菌种生物膜和变异链球菌单菌种生物膜的形成。

HuangX,ZhangK,DengM,etal.Effectofarginineonthegrowthandbiofilmformationoforalbacteria.ArchOralBiol.07Oct;8:56-6

(六)龋损管理

、武汉大学陈智教授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发表了《龋损管理:龋坏组织去除的专家共识》,详细介绍和讨论了龋病术语和去除龋坏组织的规范推荐。

陈智等.龋损管理:龋坏组织去除的专家共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06,5():7-76.

05年月,ICCC(theInternationalCariesConsensusCollaboration,国际龋病共识协作组)在比利时鲁汶召开会议,来自个国家(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的位龋病专家讨论达成了本共识,全文发表于06年国际牙科研究协会的会刊AdvDentRes。我们曾在07年回顾和学习过这一文献,具体可见07年7月的公共号。

SchwendickeF,FrenckenJE,Bj?rndalL,etal.ManagingCariousLesions:ConsensusRe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mlpd.com/ysyys/10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