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萌娃被吻出病,进了ICU这7种情况

2020-2-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前一阵子,有一条新闻上了热搜:长沙22岁的小伙小双和女友亲吻后出现畏寒、发热、咽痛,医院,最后被确诊为“亲吻病”。

看完这消息,单身狗们忍不住笑出猪声,“凭实力单身还是好!”

不过,如果你有了娃,可不能一笑而过。搜索“亲吻病”,你会看到新闻里的患者,大多数并不是青壮年,而是——婴幼儿!

3岁的林林(化名)就是一个不幸“中招”的宝宝。

最近,林林“感冒”了。起初,他只是精神不好、想睡觉。两天后,他的眼睛浮肿,并开始发热、呕吐,医院看医生。

然而,吃退烧药,没用!上抗生素,还是没用!

一个星期后,林林的病情还是没有好转。家人赶紧带着医院就诊。

孩子持续高热不退、鼻塞,抗生素治疗无效,又出现了临床三联征,咽扁桃体炎、发热、淋巴结肿大,这就不是感冒,而可能是EB病毒感染。

——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张交生

进一步的检查报告证实,林林的血浆EB病毒核酸阳性,腹部B超和肝功能提示已出现肝功能损害,确实为EB病毒感染,需住院治疗。经过对症治疗,林林的病情得到控制,可先出院疗养,之后还需要定期随访。

近年来,感染EB病毒的孩子并不少见。有些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还进了ICU,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EB病毒正式的、官方的、说了我们也听不懂记不住的学名,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它属于疱疹病毒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为多。

虽然听起来陌生,但这病毒几乎人人都有。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EB病毒,多是由于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感染。

绝大多数成人免疫力正常,哪怕携带EB病毒,一般也不会有症状。但是,一旦感染到免疫力较弱的人时,它就会兴风作浪了。

至于小孩子,他们免疫力差、抵抗力弱,当然也很容易感染发病。

至于为啥被叫作“亲吻病”?这是因为——

这种传染病,有飞沫传播、输血传播、唾液传播三种传播方式。其中,唾液传播是最常见的“传人”方式,而亲吻则是唾液传播的“法宝”。

很多大人,尤其是长辈,看到孩子可爱,忍不住左亲亲右亲亲,更过分的还会嘴对嘴亲,湿吻的奇葩那就更不消说了。

也有一些家长从小把宝宝当皇帝养,自己先尝冷热再给娃喂饭,或者是咀嚼食物喂孩子。

不用说,这两种来自大人的“疼爱”,都很容易传播EB病毒。据统计,3-5岁的儿童中,约有80至90%都感染过EB病毒。

感染EB病毒的宝宝,大多会头疼、发热、嗓子疼。这和普通感冒、流感的症状相似,因而很容易误诊。

不过,EB病毒感染也有自己的特点:

除了高热,它还会出现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号称“临床三联征”。

另外,大约10%的患病儿童皮肤可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能会呕吐;约20%的患病儿童可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比较类似肝炎的症状。

从血常规中,也能找到它的很多蛛丝马迹。比如,白细胞总数升高伴单核或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等。考虑EB病毒感染时,医生还会开出EB病毒的相关检测。

EB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都是轻症,1周左右就会好转。

这里说的“早治疗”,就是对症治疗。比如,针对发烧、脱水,一般用布洛芬+补液。

需要警惕的是并发症!如果拖久了、耽误了治疗,EB病毒可能会“攻击”心、肝、脾、肺、肾等重要器官,引起很多并发症。这才是要命的。

特别是有遗传缺陷的孩子,可能会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一旦发生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50%。

虽然重症病例只是少数,但对于家长来说,即使有1%的几率出现在自己身上,那也是天塌下来了。

6岁以下的宝宝,是“亲吻病”的高发人群。要想预防,最要紧的是要做到:

不要随意亲孩子,尤其是不要动不动嘴对嘴亲。

最好孩子的手也不要亲。有些爱吃手指头的宝宝,很可能把刚刚被亲过的小手放进口中吸吮,这样会增加病毒感染的机会。

尤其要避免以下人群的“恶魔之吻”:

01

腹泻、肠道感染者

致病菌通常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的,经口传播。宝宝胃肠道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无论细菌、病毒侵犯胃肠道,都易造成感染。

02

化浓妆者

化妆品里的有害物质或过敏物质,能通过亲吻进入孩子体内。

03

感冒患者

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病毒多寄生在鼻咽上呼吸道黏膜中,极易通过亲吻传播。

04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家长也要避免帮宝宝咀嚼食物、舔试温度、口对口喂食的情况。这种亲昵的行为,可能会传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还会继发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05

口腔疾病患者

口腔患有疾病,如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口唇部会有大量致病菌存在,与宝宝亲吻时,病菌会趁机潜入孩子口腔及体内。

06

皮肤感染者

皮肤出现皮疹,溃疡,多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很多都可以通过口腔唾沫,近距离接触等传染。有的对成人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却可能对婴儿致命。

07

其他传染性疾病感染者

有一些传染病隐蔽性很强,无明显临床表现,甚至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有病,但却具有传染性。比如开放性肺结核或者肝炎病人、EB病毒感染者。

那么,问题来了:平时是不是连妈妈都不能随意亲自己的宝宝呢?

也不是。

其实,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病毒的挑战,这是免疫系统成熟的必经之路,家长们不必因噎废食、过度焦虑。

而且,哪有父母亲不亲自己孩子的?只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尽量减少感染生病的风险就好。至于外人嘛,能不亲就不要亲,能少亲就少亲,实在避免不了,那也不要亲重要部位。

-End-

专业指导: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张交生

来源:“医院”







































白癜风怎么医治
治疗白癜风的秘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mlpd.com/ysycs/9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