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一个小习惯,3岁宝宝突变香肠嘴
2017-5-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3岁的小雅一起床,嘴唇肿得像香肠一样,这可把她妈妈给吓坏了。好好娃为什么变成香肠嘴了呢?
牙龈发炎是凶手医生检查后发现,导致嘴唇肿的原因不是蚊子咬,而是右侧第一颗上前牙的牙龈发炎,累及到右侧鼻翼旁也肿起来了。小雅的口腔卫生很差,上前牙只剩一个根。
3岁了竟从未刷过牙小雅妈妈反映,小雅每天晚上半夜有喝夜奶的习惯,虽然已经3岁了,但从来没有刷过牙(哦买噶,怪不得宝宝牙齿不好,妈妈们可不要偷懒哦)。很多的妈妈可能会觉得乳牙“反正会掉”,不需要好好的保护,换牙了就没事了。这样想法是不能有的,龋齿可没那么简单。不刷牙的危害还影响着孩子身体的发育。(小编的牙齿小时候就没有好好保护,现在、后悔呀)
宝宝不刷牙,危害的不仅仅是牙齿
1、患心脏病几率高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从不或很少刷牙与每天刷牙两次相比,患心脏病的几率高70%。
2、肠胃消化吸收减弱
宝宝的牙齿被蛀坏后,会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肠胃消化吸收减弱,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收到影响。(有蛀牙后,宝宝会牙疼,那滋味~~)
3、引发其他口腔疾病
龋齿可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围炎、牙源性囊肿或间隙感染等。
4、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
婴幼儿期是宝宝学习语言的时期,乳牙龋坏和早失会使孩子发音不清。如果乳前牙严重龋蚀,会使宝宝羞于开口说话,对心理发育很不利。
刷牙不仅仅是保护牙齿,看到这里,宝妈们还敢偷懒不给宝宝刷牙了吗??
从孩子长第一颗牙齿就应该用指套牙刷进行刷牙,并且至少半年检查一次口腔。很多妈妈可能会疑惑,要如何给宝宝做清洁,才能保持儿童口腔健康呢?
宝宝的口腔护理?乳牙萌出前小儿在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乳牙萌出前几天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如哭闹、口涎增多、喜欢咬手指和硬的东西、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有的还有低热、轻度腹泻、局部牙龈充血、肿大。一般来说,以上现象持续3~4天,乳牙就穿破牙龈萌出了。
这个时期的口腔保健主要由母亲来完成。在喂奶以后和晚上睡觉以前,母亲用纱布蘸温水轻轻地擦洗孩子的口腔黏膜、牙龈和舌面,除去附着在这些部位的乳凝块,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当然,母亲在为孩子做口腔擦洗前应该认真地洗手,长的指甲应剪短,擦洗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不能损伤小儿的口腔黏膜。这种哺乳外的口内刺激,可以使母亲对孩子口腔内乳牙萌出的情况有及时的了解,对小儿的牙龈形态有所认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小儿大脑的感受性。
?乳牙萌出时期健康的小儿大约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1岁时出6—8颗牙,乳牙的总数大约等于婴儿月龄减4-6,如14个月的婴儿,牙齿数目为8-10颗。一般乳牙在2岁前出满为20颗。乳牙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奶后以及早晚喝白开水的习惯,代替漱口。睡前不要吃糖果、点心。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和营养,多吃豆制品、新鲜蔬菜、牛奶等,保证食物中的钙、磷和维生素含量充分,以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
?乳牙全部萌出后需要注意的是里侧乳牙的清理,牙刷垂直牙齿咬合面刷窝沟内部,动作幅度要小,注意控制力量。外侧内侧和咬合面,都要仔细刷到,尤其内侧很难刷到,也更容易龋齿。
Tips: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长牙齿之前,口腔内是没有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的,因为变链菌只能寄生在口腔硬组织(牙齿的表面)。母亲通过亲吻宝宝,母亲为了试试食物温度而用嘴接触宝宝的奶嘴和钣匙等途径将致龋菌传播给宝宝。变链菌由母亲传播到婴幼儿的平均年龄是19到31个月之间,医学上称之为“感染窗口期”。变链菌在幼儿口腔定植、繁殖的越早,孩子将来患龋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控制致龋菌的母婴传播是预防宝宝龋病的关键环节。
结语:婴幼儿期,是养成宝宝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建议家长们要每天早晚为宝宝清理口腔,在宝宝六岁之前,宝宝的刷牙都需要家长负责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