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科基本诊疗项目龋病治疗

2021-3-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一、龋病的临床表现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好发牙齿的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等部位。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各自表现如下:

(1)浅龋: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2)中龋:龋坏已达牙本质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3)深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二、龋病的检查方法

1.视诊:观察牙面有无黑褐色改变和失去光泽的白垩色的斑点,有无腔洞形成。当怀疑有邻面龋时,可从咬合面观察邻近的边缘嵴有无变暗的黑晕出现。

2.探诊:利用尖头探针探测龋损部位有无粗糙、勾拉或者插入的感觉。探测洞底是否变软、酸痛或有过敏,有无剧烈探痛。还可以探测龋洞的部位、深度、大小、有无穿髓孔等。

3.温度刺激试验:医生用冷热刺激进行检查,检查可疑牙是否有冷、热或酸、甜刺激敏感甚至有难忍的酸痛。

4.X线检查:邻面龋、继发龋或者隐匿龋不易用探针查出,此时可用X线片进行检查。另外X线检查也可粗略的反映龋洞与牙髓腔的关系。

三、龋病的治疗

对于早期龋,尚未形成明显龋洞的,可定期追踪复查,或者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或者再矿化技术等终止或者消除龋病。

对于已经形成龋洞的牙齿,前牙由于美观需求,应选择与牙色相近的复合树脂进行修复;牙齿颈部或者后牙颊舌面,不直接承担咀嚼压力的部位可以选择玻璃离子复合体或者复合树脂进行修复。后牙承担咀嚼功能的部位,需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可以选用复合树脂、玻璃陶瓷等进行修复。

四、龋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复合树脂的固化过程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一般建议树脂充填后24小时内勿用患牙咀嚼。

2.由于龋病去腐过程中的机械刺激、树脂充填过程中的技术敏感性,充填治疗后可能存在术后敏感,一般观察1-2周即可缓解。如果观察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建议及时复诊,可能存在牙髓感染的情况。

3.任何修复材料和修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加上口腔内不断地咀嚼、磨耗,这些都可能导致修复体的失败。建议每1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如有龋坏早发现早治疗,如有不良修复体及时更换。

牙体牙髓科门诊-.

声明:本文病例由牙体牙髓科张红医生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zmlpd.com/ysyyy/10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